榕树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温州 城建 S1 S2 M1

《新京报》记者知道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不是专家学者

已有 139 次阅读2016-11-12 10:39 |个人分类:教育研究

《新京报》记者知道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不是专家学者
《百度百科》介绍,《新京报》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于2003年11月11日正式创刊。《新京报》是中国第一次两个党报报业集团合作办报,是中国第一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经营的报纸,是一份高度密集覆盖北京市场的强势新主流纸质媒体。2013年12月,经协商一致,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同意向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定的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转让其持有的新京报社49%产权,转让价格为2.94亿元。由于新京报社为事业单位,本次转让事项不涉及工商变更等级,目前转让事项已完成。公告称,根据中宣部《关于京华时报社新京报社资产权属变更工作专题协调会议纪要》等中央有关决定以及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同意变更主管主办单位的批复》,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新京报》变更为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新京报社已在北京市编办办理了"自收自支事业编制"登记手续。
《新京报》定位:参与全球报业竞争,融入国际主流社会,接轨世界资本通道,创报业最现代化的经管体制,建国家最职业化的报业团队,办北京地区最国际化的严肃报纸。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北京群众,贴近北京实际,贴近北京生活。扎根北京,报道北京,服务北京,越是北京的,就越是中国的,也越是世界的,北京化就是国际化,北京特色就是国际特色。咬定高端,吸引中端,团结下端,成为北京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和主流社会的首选和必读的报纸。
2012年5月10日,搜狐传媒 【戴自更拟任《新京报》社长 级别正局级】:北京市委组织部近日决定,拟任戴自更为《新京报》社长(正局级)。戴自更,男,48岁(1963年9月生),汉族,浙江宁海人,1986年6月入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毕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高级记者。曾任光明日报社广东记者站副站长、站长,直属报刊社工作部主任,直属报刊社工作部主任、新京报社社长,直属报刊社工作部主任、新京报社社长、总编辑。2006年7月任现职。
《新京报》执行总编辑王跃春。199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
《新京报》副总编辑何龙盛
新京报副总编辑王爱军(主管评论工作)
新京报副总编、派博在线总经理王悦
2016年3月7日《新京报》副总编辑何龙盛用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结束了长达20年的媒体生涯。
传原《新京报》副总编刘炳路出任蚂蚁金服商学院副院长。
新京报传媒执行总裁张学冬
新京报编委全昌连、
新京报编委、经济部主编王海涛
新京报 危剑侠 记者 13520724932
新京报 柯斌 主任 13911937208
新京报 苏曼丽 经济新闻部记者 13810307426
2011年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艾瑞红)《熊丙奇:发出批评之声是学者应有义务》:经常关注熊丙奇博客的人也许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那就是他的博客内容主要是对当前教育制度的批评。对教育体制的过多批评,也一度引起有关部门的不满,甚至曾经把他列为不受欢迎的人。
吹捧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的报纸或许是不受欢迎的报纸。
2015年以来,《新京报》记者涉嫌盲目吹捧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长此以往,《新京报》将失去读者的信任,甚至可能“关门大吉”。
举证如下:
2015年5月9日,《新京报》(记者许路阳)《教育部: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 有31所副部级高校》:昨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有的高校因此形成了臃肿、庞杂的内部行政力量。熊丙奇认为,取消学校行政级别以往雷声大,雨点小。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所大学行政级别取消,他举例,新建的南方科技大学,在时任校长朱清时明确希望去行政化的情况下,仍由深圳市委组织部出面,为学校公选局级副校长。熊丙奇还建议,通过建立新的高校筹款机制,改变过去主要依赖政府拨款的局面,这样也可在取消行政级别后,让高校领导有相对独立于政府的经济基础。
http://www.syltwh.cn/news_detail/newsId=323.html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新京报》记者许路阳心中有民办非营利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2015年09月22日,《新京报》 (记者侯润芳 实习生刘思维)《人大教授清理门户 涉事学生致歉深深悔恨》:昨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的一封绝交信引发热议。对此,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孙家洲教授的中止师生关系的行为符合相关规定。高校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导师和硕士研究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制度,如果学生或老师对对方不满意,都可以申请解除关系,熊丙奇介绍,如果老师申请和学生中止关系,一般研究生院将出头做老师工作,或者为学生选择另外的导师。熊丙奇还认为,中止师生关系按照合理的程序应该向学校的有关部门提出,不建议首先发微信朋友圈告知,不是说该老师行为不当,而是应该先走正常程序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9/22/c_128252827.htm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新京报》 记者侯润芳错把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称为“教育专家”。
2015年12月05日,《新京报》(记者 沙璐 黄颖)《明年高考将有26省份使用全国卷》:昨天,记者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年将有26个省份高考统一使用全国试卷,而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到2018年将缩减到35个。
■解读 专家 全国卷推广应与录取制度改革并行
全国卷推开并不是新出的政策,昨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去年发布的高考改革意见中,就已明确要求要扩大全国卷适用范围,意在改变各个省份出卷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并规避可能出现的泄题漏题风险问题,推广全国卷有助于提高试卷质量,也得到了网友肯定。但熊丙奇认为,推广全国卷并不意味着高考变得更加公平,因为在不改变现有录取制度前提下,即使有更多省份使用全国卷,最终录取时依然是本省学生在省内竞争,并非全国统一录取,依然是按计划分省录取。而在此前,也曾有过将高考试题命制权下放到各省份的政策,也有人说是重大改革,熊丙奇说,但最终考虑到各地考试安全、泄题漏题等考试风险问题,最终还是回到了如今的推广全国卷。但若要推进高考公平,同时还应推进的是录取制度的改革,建议对使用全国卷的省份,由重点大学统一录取,他建议,应向考生在任何地方都能报考,由大学结合平时成绩、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和中学评价进行统一录取,打破行政疆域界限,不再按省内排名录取学生,会更有利于促进高考改革和公平。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12/05/content_611357.htm?div=-1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新京报》 记者沙璐 黄颖错把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称为“专家”。
2015年12月5日,《新京报》(记者 杨锋 赵吉翔 实习生 王丹)《湖南一学生捅死班主任 母亲在场》:继3名中小学生入室抢劫并杀害女教师后,时隔一个半月,湖南邵阳邵东县又发生一起学生杀害教师案件。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心理和生命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导致学生对生命认识不够,不敬畏生命。出了问题,学生要么伤害自己,要么伤害老师父母同学等。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上述事件频发,最主要在于学校缺乏很好的沟通机制。在国外,若学生有事,不是由老师来直接处理,而是由学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中心负责。这就不是老师的个人行为了,而是学校行为,学生就不会简单地认为是和老师之间的个人恩怨。
[url]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12/05/content_611379.htm?div=0[/url]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新京报》 记者杨锋赵吉翔错把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称为“知名教育专家”。
2015年12月5日,《新京报》(记者 沙璐 黄颖)《明年高考将有26省份使用全国卷》:昨天,记者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年将有26个省份高考统一使用全国试卷,而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到2018年将缩减到35个。
■解读 专家 全国卷推广应与录取制度改革并行
全国卷推开并不是新出的政策,昨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去年发布的高考改革意见中,就已明确要求要扩大全国卷适用范围,意在改变各个省份出卷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并规避可能出现的泄题漏题风险问题,推广全国卷有助于提高试卷质量,也得到了网友肯定。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12/05/content_611357.htm?div=-1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新京报》记者沙璐 黄颖误把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当成专家。
2015年12月27日,《新京报》 (记者沙璐)《史上最严考研 治霾入考题》:)史上最严的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昨天上午开始。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专业硕士,招生政策也逐渐向其倾斜。今年年初,教育部还发布《中医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表示将中医专业学位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中分离,独立设置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为何专硕越来越热?很多考生表示,招生名额多,学习时间较短,可以更快找工作,是报考的主要原因。专业硕士报名人数的快速增加,主要与国家政策有关。学术型研究生多强调学术研究,但很多人才无法获得适合自己的岗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12/27/content_615793.htm?div=-1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新京报》记者沙璐或许知道:熊丙奇不是教育专家。
2016年5月18日,《新京报》(记者赵实)《创新创业政策频出 学籍最多留8年》:自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允许高校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以来,休学去创业,不再是大学生们不能说的秘密
■ 专家 不鼓励大学生盲目创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大学生可以自由选科、选师、选时,自主确定自己修学的年限,在求学期间,可以因创业,暂时中断学业,也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诸如旅行、调整状态而让学业间隔一段时间。现在因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强调休学创业,反衬出我国大学并没有真正实行完全学分制。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5/18/content_635505.htm?div=-1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新京报》记者赵实错把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当教育专家。
2016年5月20日,《新京报》(记者沙璐 李婷婷)《全国又有73所野鸡大学被曝光》:日前,民间教育服务类网站上大学网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榜单共有73所虚假大学,涉及16个省份,其中北京23所,约占1/3,再次排名第一。此外,山东8所、上海和四川各7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曝光的虚假大学严格意义上讲不叫野鸡大学。按国外情况,野鸡大学是确实存在的大学,只是学历不被承认;而网上公布的虚假大学,则是没有实体,只通过网站进行招生诈骗,其行为与电信诈骗性质相似。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5/20/content_635965.htm?div=-1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新京报》记者沙璐李婷婷证明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不是教育专家。
2016年5月31日,《新京报》(记者王硕)《习近平为何强调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在谈到科技创新时,习近平提出要给领衔科技专家三大权。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学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在现在的科研管理制度中,确实存在行政部门干预科学家的决策,同时科学家在调动人财物方面缺乏自主权,这又导致了科研经费滥用的问题,科研经费没有用到刀刃上。熊丙奇说,目前科研经费实行的是预算管理,往往在进行科研立项时,就要列出具体的人员开支多少、材料开支多少、设备开支多少等具体条目,经费的使用完全按照预算的审批进行。但实际上,在刚开始进行科研立项时,很多科研人员都不能清楚地知道在具体科研过程中,每一项开支具体数额有多少。但是立项后,有关部门又要按照最初的审批来要求,往往就出现在立项时讨钱花,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胡乱花,在项目完成时赶紧花
http://news.sohu.com/20160530/n452092613.shtml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新京报》记者王硕应当知道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不是专家学者。
2016年6月3日,《新京报》(记者沙璐)《北京5高校公布今年高招计划》:昨日,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5所高校举行招生咨询发布会,现场公布了2016年招生政策。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减招引起的风波可能让所有重点大学在各地招生指标都不下降,但又要缩小各地区间的录取率差异,最终可能会通过高校扩招等方式解决。不过,应该注意到,如果持续扩招,可能影响大学的培养质量,也会影响某些高校的招生计划招不满造成浪费。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6/03/content_638100.htm?div=1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新京报》记者沙璐知道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不是专家。
2016年10月21日,《新京报》(记者 王煜)《南林学业警示 两年劝退67名学生》: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第二十七条从六个方面对学生退学的范畴作了规定,第一项就是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修学)未完成学业的。而在教育专家熊丙奇看来,中国高校以往严进宽出,而南京林业大学此举,是严进严出的试验,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有益探索。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10/21/content_656335.htm?div=0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新京报》记者王煜错把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称为教育专家。
2016年11月12日,《新京报》(记者 左燕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按照教育部门考研相关规定,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在北京考试的考生分为京籍和非京籍,前者拿户口报名,后者拿工作证明报名就可以。熊丙奇认为,研究生考点本身是一个服务单位,应该面向社会开放,做好服务,而不是设置条件,给考生制造麻烦。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11/12/content_659554.htm?div=0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新京报》记者左燕燕利用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
初步解读如下:
第一、《百度百科》解释,专家,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全面知识的人;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
《百度百科》介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奖励制度。获得者被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和改进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对于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两院院士1500多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000多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90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7万人。
迄今为止,在国务院、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学等官方教育专家资料库里,检索不到熊丙奇的信息。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是哪个国家或国际组织认证的教育专家?阴曹地府认证的教育专家,阳间或许不会认可吧。
第二、迄今为止,国家法律没有授予或委托任何媒体开展认证教育专家的业务。即任何媒体都没有认证教育专家的资质。《新京报》也不例外。假设上帝授权《新京报》认证教育专家的资质,根据属地管理原则,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不会到《新京报》申请认证吧。
第三、迄今为止,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没有教育专家证明文件。《新京报》记者或许也不可能看到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持有教育专家证明文件。
第四、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否认自己是专家。当然否定自己是教育专家
2006年10月和2014年12月,熊丙奇在博客宣称: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
2006年10月20日,网易熊丙奇的博客《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我是一个高等教育问题的业余研究者,谈不上专家,也不是教授。
2014年12月26日,熊丙奇新浪微博《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补记:我是一个高等教育问题的业余研究者,谈不上专家,也不是教授。
连教师也不是的人怎么自称教育学者教育专家教育问题专家等教育头衔?
高等教育问题的业余研究者 怎么自称教育学者教育专家教育问题专家等教育头衔?
第五、社会上不承认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是教育专家
2013年3月6日,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化学人生肖重发(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的博文《熊丙奇纯粹就是一个垃圾!》:看到有人质疑熊教授!我也凑合几句。熊丙奇不知怎么就红了,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总有他的声音。可是我没有看到一句有点价值的话。也没有看到他有什么学术著作!那些记者真的要反省了,难道真正的教育学者都死光光了么?非得采访熊教授不可?
2013年3月6日,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化学人生肖重发(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的博文《熊丙奇纯粹就是一个垃圾!》:看到有人质疑熊教授!我也凑合几句。熊丙奇不知怎么就红了,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总有他的声音。可是我没有看到一句有点价值的话。也没有看到他有什么学术著作!那些记者真的要反省了,难道真正的教育学者都死光光了么?非得采访熊教授不可?2013年3月6日,马红孺跟帖:曾经的交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报编辑。如果说他是宣传专家,忽悠专家,我信;如果说是教育专家,那基本上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都可以当教育专家了,呵呵。
《新京报》记者根据什么认定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为知名教育专家
《新京报》记者盲目认定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为知名教育专家,反映个别媒体无中生有的客里空劣根性谬种流传,顽疾难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009年11月14日,《新京报》《熊丙奇:评论犹如启蒙,需要耐心》:在这种祥林嫂般的言说中,我被套上教育问题”“专家的头衔,所曾说过的旧观点因一次次教育新闻事件而新生,真不知是有幸还是不幸。
《新京报》记者吹捧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是有瘾还是中了邪?
《新京报》应当不是造谣的平台。《新京报》记者应当不是造谣分子。
有资料介绍说,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曾多次炮轰过媒体记者,他曾表示,记者现在是我们国家一大公害歪曲报道现在铺天盖地这些记者排起队来枪毙了,我一个都不心疼!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提供给媒体的文章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说得天花乱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说得一无是处,进而提出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全盘西化中国教育,东施效颦,削足适履,仿佛要搞教育政变。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提供给媒体的文章有时主题不明确,概念不确切,事实不准确,观点不正确。
媒体人都喜欢以挑毛病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多年种刺,该收获什么呢?
主流媒体发表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的不当言论或许得不偿失。
全国主流媒体从业人员发表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的言论应当审慎,以免损害媒体的可信度和公信力。以免误导公众舆论导向。
以上内容,约4200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中国互联网协会 京ICP备05006316号-2 互联网真实身份认证平台*认证码:10005616
IP:亚太地区43.224.213.101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年过花甲不知天命。老朽愚钝幼稚可笑。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常引用网络文字资料,发表文章不是为了得稿酬,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广告合作|手机版|榕树堂 ( 浙ICP备16043944号-1 )

GMT+8, 2025-7-16 17: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