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记者金凤错把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当成专家
【仅供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讨论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
《百度百科》介绍,《现代快报》是我国最大的新闻单位—新华通讯社办的一张公开发行的都市类日报。《现代快报》从1999年10月12日创刊起,就创造过国内报业每天递增一万份的发行奇迹,被新闻界誉为中国报业的一匹黑马。目前,《现代快报》在南京地区发行量逾40万份,是一份主打南京地区新闻的区域型报刊。
2015年11月27日,交汇点《现代快报交江苏省地方管理 并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新华社主管的现代快报即日起交江苏省地方管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及中办、国办《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经新华社与中共江苏省委同意并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现代快报交江苏省地方管理。交地方管理后,现代快报的主管单位为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单位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省出版总社社长张建康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现代快报社社长周斌
现代快报社长助理沙咏梅
现代快报党组书记、现代快报社总编辑赵磊
现代快报总编辑助理张星
《现代快报》总编辑助理郑春平
现代快报常务副总编辑戴玉松
现代快报副总编辑梁波
《[i]现代快报[/i]》[i]副总编辑[/i]赵磊
《现代快报》副总编辑,著名自媒体人 沙黾农
《现代快报》记者吹捧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是有据可查的。
2009 年 6 月 25 日,《现代快报》(记者黄艳谢静娴)《高招专家熊丙奇教你填志愿》:高考成绩正式公布,目前已进入了高考志愿填报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填报志愿有什么规律吗?”“我填写的这个志愿将来就业有没有出路?”……针对考生、家长的一系列疑问,现代快报“招考通”、大众书局再次特邀著名高招志愿填报专家、就业指导专家和教育专家熊丙奇教授,于6月27日为您现场指导志愿填报。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现代快报》记者黄艳谢静娴把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吹捧成”著名高招志愿填报专家、就业指导专家和教育专家”。
《现代快报》记者黄艳谢静娴一篇假新闻骗了中国人民已经有七年之久。
《现代快报》还有记者“前赴后继”吗?“客里空”谬种流传顽疾难医吗?
2015年9月13日,《现代快报》(记者 陶魏斌 毛丽萍 毕良宇 杨露 陈彦琳 见习记者 姬林)《教育之惑》:刚刚过去的教师节,家长在送不送礼物、送什么礼物、送多少之间反复思量,给很多有职业操守的老师造成了巨大压力。但现代快报记者一番调查下来发现,当代教育之惑不只是“红包之痛”——教育行政化、考核评比压力大;年轻老师收入低、职称晋升要排队;当90后老师遭遇80后家长、00后学生,“师道尊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现今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学压力和非教学压力,其中,非教学压力已经压得许多一线老师喘不过气来。在熊丙奇看来,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实行行政治校,没有做到教育家办学,在学校内部,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由行政主导,因此教师经常被各种行政评价、行政评估所左右,造成很多教师慢慢失去教育理想和专业追求,产生职业倦怠感和压力。
http://kb.dsqq.cn/html/2015-09/13/content_411591.htmhttp://news.163.com/15/0913/03/B3C3FTHS00014Q4P.html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现代快报》四位记者吹捧一个自称“教育学者”的熊丙奇。
2016年7月14日,现代快报全媒体(记者金凤)《南京多所高校大半考生放弃自主招生资格“另谋高就”》:今天,江苏高招进行自主招生的投档录取。现代快报记者从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在宁高校获悉,此前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大半考生,因为高考成绩更高,所以另谋高就了。有专家认为,现行的自主招生制度赋予了考生更多的选择权,而高分考生的流失,也将促使高校提高办学实力,吸引考生。另有专家建议,若将自主招生后移至高考分数公布后进行,学生选择机会将更多。高校前期的自主招生选拔耗时耗力,考生全国奔走只为获得优录资格,而高考填志愿时又放弃取得的资格,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对其他没有取得资格的考也有点不公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不以为然。“现有的自主招生制度设计,是赋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不能因此就回头走老路。”在他看来,目前存在的这个怪圈,跟大学集中录取制度有关。“考生和家长考虑的是如何被录取,而不是考虑哪个学校和专业更适合自己,而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利有限,所以只能用录取的优惠条件抢生源,而不是用办学实力博得考生的青睐。”他建议,不妨在高考成绩发布后的一个月内,由大学独立地提出自主招生录取要求,考生如果对学校感兴趣,又能达到分数要求,就可以提交申请。如果分数达不到,高校可以测试选拔。“之所以建议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自主招生,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选择的时间,全国的学校都可以选择,一个学生可能会拿到若干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熊丙奇说,在美国,学生通过申请,可以同时拿到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的录取通知书,那时他就会比较他最看重的是什么,是专业,还是奖学金,还是未来的职业发展,这也会促使学校提高质量吸引考生,因为学校的声誉和办学实力,直接决定了能录取到什么样的学生。按照这样的制度设计,每个学校都会面临被考生放弃的问题,熊丙奇表示,自主招生没有完成的招生计划,高校还可以通过多次录取、多种招生方式来实现,这对现有的教育主管部门也会带来挑战。
http://news.jstv.com/a/20160714/1468476736446.shtml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现代快报》记者金凤知道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不是专家学者。
2016年11月13日,《现代快报》(记者 黄艳 金凤)《营利性民办小学、初中不让办了,怎么办?南京民办校收入多用于日常开支》:
专家 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国家应给予适当补贴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举办营利性学校在现阶段是正确选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如果一个地区的优质民办初中、小学,已经制造了当地的择校热,再设立营利性民办初中、小学,允许学校自主开放定价、分红,就会有更多资本进入,教育质量可能越来越高,但学费也会增高,从而拉大与公办学校的差距,激发社会矛盾。
http://dz.xdkb.net/html/2016-11/13/content_446989.htm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现代快报》记者 黄艳 金凤错把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当专家。
最近几年,有的媒体不厌其烦地肉麻吹捧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为他戴上绚丽多彩的冠冕和光环。
我们不得不郑重告知全国媒体从业人员: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根本不可能是专家学者。
2016年6月16日,《中国教育报》(记者刘博智)《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系列述评:改革之路》:在熊丙奇看来,教育政策制定者需要一次彻底的头脑风暴,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http://www.jyb.cn/china/gnxw/201606/t20160616_662787.html
中国“教育政策制定者”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熊丙奇看来,教育政策制定者需要一次彻底的头脑风暴,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这是要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说此话的人来头不小,口气不小。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绝对不是安分守己的人。这或许是一个歇斯底里的“政治狂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危险人物”。
熊丙奇,男,1972年7月生,四川资中人。1972年7月出生;1978年入小学,1984年入初中,1987年入高中。199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留校做行政工作,在职读硕读博(企业管理学)“镀金”,2004年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按处级干部管理),后被解职(或许不是“双开”)。(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等衍生职衔“过期作废”)。目前,熊丙奇的组织人事劳动社保关系或许仍挂靠上海交通大学,疑似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不知道是否享受“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还有住房公积金;不知道是否还交党费和工会会费;不知道是否依法纳税;不知道是否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熊丙奇的专业技术职称是编审,曾经冒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自封为“教育学者”,被个别媒体吹捧为“教育专家”“教育问题专家”“教育时评家”“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家”“高考志愿咨询及职业规划专家”等,有时还冠以“知名”“著名”字样,狐假虎威;时常披着没有任何行政级别的民办非营利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的外衣(或许没有任命文件证书),在第一高考网推销高考志愿前程卡130余万张,(价格¥368.00元/张)销售收入4.8亿余元,在昂立新课程推销“全真模拟高考填报系统——《志愿通》”,打着“精锐学习力研究院特聘中高考专家”“大智自主招生研究院首席顾问”的旗号“讲座”, 推销“高考志愿服务包”,兜售所谓面试指导书籍——《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指导》,变相掏家长的腰包,“搜刮民财”。“明明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曾用“评论员”“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多家媒体发表千字左右的豆腐块文章,连篇累牍,打造舆论,扩大影响,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带有政治狂人特点的)以教育为主要话题以吐槽为另类标记的自由撰稿人(以稿酬为可支配收入来源)。据网易披露,2011年,他发表了近600篇教育评论。2011年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桂杰 实习生 艾瑞红)《熊丙奇:发出批评之声是学者应有义务》:从2005年开博到现在,熊丙奇已经写了2000多篇博文。他每天都发表1~2篇博文,近年来还有增加的趋势。2016年3月底,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网站和万家教育网看到,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写作1900多篇教育时评。他多次一稿双投,笑纳N份稿酬。造成媒体抄袭现象屡次发生。他没有媒体记者(编辑)资格,也不是报告文学作家或批评家;不是人大代表,也不是政协委员,还不是信+访专业户,更不是反对派领袖或顽固分子,却效仿“持不同政见的”“民权斗士”,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山高水深,干预朝政,妄议当局,勒令政府“放权”(交权),诟病行政主导,鼓吹摆脱行政治校,煽动破除行政制约,侈谈高教改革的核心是“去行政化”“去官僚化”,扩散无政府主义思潮,助长反对政府倾向。严重干扰和骚扰正常的教育管理秩序。熊丙奇的评论文章充斥着抱怨,弥漫着指责,散发着牢骚,喷射着傲慢。土里刨食,火中取粟,冰上卧鱼,见缝下蛆;小题大做,吹毛求疵,唇枪舌剑,口诛笔伐;呼风唤雨,歪理邪说,言多语失,积怨累怒。栽刺种棘,害人伤己。如果不收敛不矫正,容易出闪失栽跟头。他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理论,没有从事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他没有省级以上党校或行政学院脱产培训的经历。他对中国教育基本国情的了解如盲人摸象,井蛙观天,不懂装懂,煞有介事。他要求中国的教育管理制度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削足适履,画蛇添足。他没有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发给的“专家”“学者”证书。被网民戏称为“异闹先锋”。绝对不是“专家”“学者”,更绝对不是著名(知名)“专家”“学者”。小鹌鹑冒充大鸵鸟,悬殊很大;小泥鳅冒充大鲸鱼,相差甚远。
Serious curious furious specious spurious notorious
迄今为止,在国务院、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学等官方“教育专家”资料库里,检索不到“熊丙奇”的信息。
迄今为止,国家法律没有授予或委托任何新闻媒体开展认定教育专家”“教育学者”的业务。换句话说,任何新闻媒体都没有认定“教育专家”“教育学者”的资质。
迄今为止,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没有“教育专家”证明文件。
2006年10月和2014年12月,熊丙奇在博客宣称:“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
2006年10月20日,网易“熊丙奇的博客”《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我是一个高等教育问题的业余研究者,谈不上专家,也不是教授。
http://xbq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302041492009914641306/
2014年12月26日,熊丙奇新浪微博《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补记:我是一个高等教育问题的业余研究者,谈不上专家,也不是教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cf47710102vcnh.html
2013年3月6日,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化学人生”肖重发(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的博文《熊丙奇纯粹就是一个垃圾!》:看到有人质疑熊教授!我也凑合几句。熊丙奇不知怎么就红了,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总有他的声音。可是我没有看到一句有点价值的话。也没有看到他有什么学术著作!那些记者真的要反省了,难道真正的教育学者都死光光了么?非得采访熊教授不可?
2013年3月6日,马红孺跟帖:曾经的交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报编辑。如果说他是宣传专家,忽悠专家,我信;如果说是教育专家,那基本上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都可以当教育专家了,呵呵。
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以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的名义身份利用媒体发表的言论,应当引起注意和警惕。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21世纪教育研究院是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没有任何行政级别,属于屌丝(diors)阶层群体,难登大雅之堂,不具有官方权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5号北发大厦B座308室。似乎只有一个房间两部电话三名工作人员支撑门面?或许找不到院长、副院长的“官邸”。“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很像放大了的“皮包公司”。“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没有任命文件或聘任证书,自封的“一官半职”,相当于个体户雇佣的“打工仔”,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下三烂”“窝囊废”。不体面。能不提,就尽量不要提起了。
第二、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或属于政治团体),不是公办教育科研机构,不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部或设计院。主流媒体采访教育事务,应当首选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和公办教育科研机构,而不是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第三、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不属于教育科研人员,不是学术权威,不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指挥或总设计师。主流媒体采访教育事务,应当首选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和公办教育科研机构的权威人士,而不是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及其代表人物。防止喧宾夺主。避免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第四、媒体体现主办者的意志,维护主办者的利益,是世界通例。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主流媒体是“御用”喉舌,不是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舆论平台和发号施令的工具。不可以舍本逐末,更不可以本末倒置。不能吃里扒外,不能“吃刘秀的饭,给王莽效劳”。
第五、新闻媒体的当家人和舆论把关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履行管理职责,不能把阵地拱手相让。主流媒体应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绝对不可以引狼入室开门揖盗,把话语权拱手交给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及其代表人物。
第六、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个别媒体(包括早报、晨报、时报、晚报、网站等等)不要拿着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及其代表人物的鸡毛当令箭,肆意挑战执政党和政府的权威。
2011年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艾瑞红)《熊丙奇:发出批评之声是学者应有义务》:经常关注熊丙奇博客的人也许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那就是他的博客内容主要是对当前教育制度的批评。对教育体制的过多批评,也一度引起有关部门的不满,甚至曾经把他列为不受欢迎的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李聃)《道德经》三十五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请问: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是上士、中士、下士?
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提供给媒体的文章有时主题不明确,概念不确切,事实不准确,观点不正确。
主流媒体发表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的不当言论或许得不偿失。
全国主流媒体应当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媒体从业人员发表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的言论应当审慎,以免损害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以上内容,约****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authentic
中国互联网协会 京ICP备05006316号-2 互联网真实身份认证平台*认证码:10005616
动态IP:亚太地区43.224.213.110 中国106.39.248.110 黑龙江111.40.52.110 大庆60.218.21.110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年过花甲不知天命。老朽愚钝幼稚可笑。独特方式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常引用网络文字资料,发表文章不是为了得稿酬,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你如果想了解熊丙奇,请咨询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成员
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文明办主任 胡 昊 34206226
宣传部副部长(兼)、医学院宣传部部长 闵建颖 63846590*776346
宣传部副部长 谈 毅34207614
文明办副主任 王琳媛 34206278
宣传部副部长 朱 敏34206264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办公室迁往闵行校区宣怀大道行政B楼,
室号 部门 新电话号码 传真
717 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34206221 34206231 34206278 34206223
708 党委宣传部 34206226 34206223
709 新闻中心(含交大新闻网、校刊编辑部)3420627434206264 34206254
721 网络宣传与管理办公室 34206266 34205021